?
掃碼關注
當前位置:首頁 > 黨建園地 >【黨史學習】第十六集:千里躍進之“挑戰不可能”
【黨史學習】第十六集:千里躍進之“挑戰不可能”



1947年7月29日

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收到一份緊急的絕密電報

文中寫道“現陜北情況甚為困難”

發電人:毛澤東



看到這句話兩位身經百戰的指揮員內心極為震動

當時中共中央正處于險境

背著國民黨大軍“武裝大游行”

毛澤東開始謀劃全國戰局

要求劉鄧大軍“下決心不要后方以半個月行程直出大別山”



這是一步“奇招”也是不折不扣的“險招”

“無后方作戰”彈藥如何補充?糧草如何運輸?傷病員如何安排?還是兩個字:真難!

我軍有個優良傳統

接到軍令不講價錢再大的困難自己克服

1947年7月30日劉鄧聯名給中央回電

“決心休整半個月后出動以適應全局之需”

1947年8月7日黃昏

晉冀魯豫野戰軍兵分三路開始千里躍進的南下征程

我們先補點地理知識

向南千里橫亙著黃河、沙河渦河、汝河、淮河五大天然屏障



蔣介石有個誤判

劉鄧是“北渡不成而南竄”直到劉鄧大軍全部渡過沙河后

被蒙在鼓里的老蔣才如夢初醒

劉鄧的目的地是位于鄂豫皖交接處的大別山!

他急忙調重兵至汝河兩岸企圖在這里一舉殲滅我軍

當時緊隨在后的國民黨三個師距離我軍僅五六十里

劉鄧大軍能否迅速渡過汝河關系到整個躍進的成敗



生死存亡之際

劉鄧親自到渡口指揮戰斗

劉伯承說出來了那句鼎鼎有名的金句“狹路相逢勇者勝!”

擔任先頭部隊的是野戰軍六縱18旅肖永銀旅長親自率軍

突進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

硬是從國民黨軍85師陣地中殺出一條血路



25日解放軍大隊人馬沿浮橋渡河

戰士們看到劉鄧兩位首長一起行進在隊伍中情緒更加高漲

頂著炮火全部過河殺過汝河只剩下一道天險——淮河

劉伯承到河邊后親自測量水深

發現了可以徒涉的地點也架起了浮橋

部隊實行了徹底的輕裝野戰軍大隊人馬浩浩蕩蕩渡過淮河



說來也巧

也許是天意使然

國民黨軍趕來之時淮河河水突然暴漲國民黨軍只能眼睜睜看著我軍走遠

8月27日經過20天晝夜行軍

劉鄧大軍終于抵達大別山完成了千里躍進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出征前毛澤東預估了大軍的三種前途

一是付了代價站不住腳轉回來

二是付了代價站不穩腳在周圍打游擊

三是付了代價站穩了腳

確實抵達大別山之后

野戰軍遭遇了水土不服、生活困難、敵軍圍攻等種種難題

別說立足生根就連基本生存都成了問題

舉個例子遠離解放區的劉鄧大軍竟要親自做棉衣

對于拿慣了槍桿子的戰士拿起一根小小的縫衣針比七斤半的步槍都感覺重了好幾倍

劉司令員親自示范用一個瓷碗教戰士們裁衣領還教大家勾針倒線



終于趕在落雪前全軍上下都穿上了自制的棉衣

到11月劉鄧大軍克服了重重難關殲敵3萬余人

在33個縣建立了地方政權實現了毛澤東預估的第三種結果

回望歷史劉鄧大軍身上閃耀著一個“勇”字

一是勇挑重擔、勇當先鋒的大無畏精神

明知前路艱險,代價巨大但仍毫不猶豫率部出征使命必達




二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革命豪情

劉鄧大軍始終敢于亮劍披荊斬棘闖過道道山河

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上一篇: 【黨史學習】第十五集:轉戰陜北之步步驚心
下一篇: 【黨史學習】第十七集:帝國主義的白旗
?
黄色网站日本